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book532.com

第668节(2 / 3)

加入书签

,顺着官道往下走。

渐渐的,路两边不再是荒草丛生的草地,而是被开垦出来耕种的土地。

近水为田,无水为旱地,官道越发平整,两边竟还修了沟渠,有水在沟渠中流动,一行十六人趁着没人在沟渠里喝了几口水,好奇的去看沟渠下的田。

田里的水稻长得很好,稻穗低垂,叶子已经偏黄,再过十来天,这一片水稻应该就可以收获了。

山外的庄稼熟的比山里快。

关二忍不住伸手摸了一把稻穗,抬头惊叹道:“傅大哥,是真的。天啊,谁把水稻种到这儿来了,不怕被偷吗?匈奴人给种?没有乱兵来抢收吗?”

傅洪也蹲过来,“现在稻谷还没熟,但再过几天,叶子更黄了,就算不熟也会有人来偷的,怎么没有农人看管?”

傅咏却觉得他们蹲着看的那条稻穗比他们山里种的要长,上面的稻谷似乎也更多,他再看这一整片田,发现稻子长得极好,比他们在山里种的高上两指左右,又错落有致,一排排的,甚是好看。

傅咏举目望去,只见从这一段往下,沿着水渠之下的皆是水田,田中都是稻子,一个农人也没有,却有一种静谧的,让人安心的感觉。

傅咏呼吸急促起来,立即挑起担子道:“前面要么是大村,要么是乡镇或者县城,赶紧起来。”

大家抓紧时间赶路,中间路过两条小路,他们顺着小路往里看,隐约看到了村子的屋舍。

但他们没有靠近,而是选择继续向前,渐渐地,他们看到了城墙。

傅咏就左右看了看,见前方右手边有座小山丘,小山丘上都是树,只一眼他就看出,这座小山丘把出城后的道路一分为二,左右两条官道可以去往不同的地方,那里一定有送别的长亭。

山上可躲避,亭子多旅客,可以在那里打听打听消息,于是傅咏带大家溜到了山丘上。

打听消息

傅咏将竹筐放在一棵树后,这里有几棵树围起来的一小片小平地,刚好够他们放东西。

傅咏让关二带两个人溜到前面去看看,“看是否有长亭和人?”

关二应下,和两个好朋友一起顺着山势往上爬,在半山腰上翻过去,探头往下看,不多会儿就兴奋的跑回来道:“傅大哥,我没看到亭子,但我看到一个茶寮,有好多人在那里喝茶吃东西。”

这么一说,众人肚子都咕噜噜叫起来,一个吸了吸鼻子道:“难怪我总觉得闻到了麦香味,他们一定是做馒头了。”

傅咏想了想,叫来他们当中年纪最长,也最稳重的董舒,“董大哥,你带傅洪和关二去打听消息,我带他们在此等候。”

董舒一听,有些紧张,连忙摇头道:“我不行,我留在这里看着他们,你带傅洪和关二去吧。”

傅咏垂眸想了想,他的确有许多事情想打听,于是起身,“好,我去,再来两个人上山盯着我们,要是出事,我想办法给你们手势,你们立即就离开,直接回山中。”

青年们一听骚动起来,问道:“那农具不买了?”

傅咏:“要是收到手势,说明我们买不到农具,还会丧命,这时候保命要紧。”

出山前老人们一再叮嘱,出来后要听傅咏的,所以青年们对视一眼,即便心中不甘,还是点头应了下来。

傅咏就带四人翻过山,留下两个在半山腰,带着傅洪和关二下去。

等下到山脚下才看到被树木遮盖了视线的一座亭子。

亭子有点旧,里面一个人都没有,倒是路对面一片草地上撑起的茶寮坐着很多人,路边还停有牛车和骡车。

傅咏刚才把钱袋子都留在队伍中了,只随身带了一串铜钱。

他领着俩人走进茶寮,扫了一眼就走向一张桌子,抱拳问道:“兄台,可否容我们拼个座?”

这一桌坐了两个人,一看就是一起的,他们袖子宽大,大热的天穿布鞋,一看就是有家底的人。

坐着的客官抬头看傅咏,见他穿着窄袖小衫,胳膊肘的位置还打了补丁,脚上穿着草鞋,但气质温雅,不像一般的农人。

这个时代,就是皇亲国戚都有可能落魄成乞丐,所以客人没有瞧不起傅咏,见他彬彬有礼,便点头应了下来。

傅咏就看了傅洪和关二一眼,在一条长凳上坐下。

傅洪和关二看了看那两个客人,就学着他们的样子端坐在一条长凳上,五个人坐了满满一桌。

傅咏点了三个馒头、三张饼和三碗茶,等着吃。

等茶上来,傅咏就笑问俩人,“兄台是要进城,还是才出城?”

“这个时辰,自然是要进城。”

傅咏抬头看了一眼太阳,失笑道:“是我忙糊涂了,竟不觉时辰已晚。”

两位客人表示认同,还反过来问他,“是在割麦子吗?”

傅咏含糊的应了一声,他们山里不种春小麦,全是种的冬小麦,小麦早在四月份就全收了,收完小麦便开始插秧。

这一片是汾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