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book532.com

盛世文豪 第73节(2 / 3)

加入书签

估计他们也觉得余柏林写得太好,就直接拿上来了。

宁桂洲不骂他们都不成。

骂过之后,宁桂洲又想,不知道余柏林是不是看透了这几人行事,才故意这么做。不过他很快就自己打消了这想法。

这应该是巧合。谁会想到,这些人真的这么蠢,真的会原封不动的呈上来?

事后,余柏林给了那几位翰林身边伺候的小吏一人五十两银子,事了拂袖去。

连宁桂洲都不曾想到,不过是小吏几句敲边鼓,就能左右这群蠢货的思想。

……内阁中,洪敏之看着递上来的轮值名单,沉默不语。

翰林院中人还在争一个讲官名额,却并不知道,内阁中有人员变动,洪敏之已经授意宁桂洲,选出新的轮值人员。

内阁除了阁老和大学士这第一批次的人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官吏。这些多由翰林轮值,也有常驻书吏。

翰林院也分不同部门,每个部门都有一到两个名额。宁桂洲手中,就有两个名额。

不过他们递上去的人选,还要阁老亲自挑选,才会最终确定。

三鼎甲都在同一部门,但一般来说,新来翰林不会立刻轮值。

所以当宁桂洲递上来的人选,有余柏林的名字时,洪敏之感到很意外。

在他想来,就算有人破格,也该是陈磊。毕竟有太子太师的面子在。

余柏林虽然是张岳弟子,但比起陈磊来说,背景差太远了。

所以说,宁桂洲是真的欣赏余柏林?

洪敏之初次听到余柏林名字,也是在余柏林写过集注之后。不过他并非本经《春秋》,再加上事务繁忙,他便没有多留意。

之后他真正开始了解这个人,乃是自己无辜被冤枉一事。那时候他觉得这人挺倒霉的。

再后来,就是看到余柏林殿试文章了。

这时,洪敏之才正视余柏林,觉得此子乃可造之材。

当恩荣宴上太子一事后,洪敏之对余柏林更加看重。

不过毕竟了解不多,洪敏之对余柏林印象还停留在可堪造就的小辈。当他居然被向来重资历的宁桂洲破格提拔,洪敏之就不得不惊讶了。

这余柏林到底在翰林院做了何种事,让宁桂洲如此推崇?

王海泉看到余柏林名字时,鉴于要避嫌,并不评论,只是笑得十分得意。

无论余柏林这次轮值内阁成功与否,光是宁桂洲愿意推荐他,就足以证明余柏林优秀了。

“这余长青就算再有才华,资历还是浅了些。”何清道。

他倒不是对余柏林有什么不满,只是心中另有人选罢了。

王海泉瞥了何清一眼,道:“轮值内阁什么时候全看资历了?不是向来一新一旧搭配着来吗?”

这“新”不一定是“最新”,但在名额有两个的前提下,的确有一个名额给资历最老的、另一个不看资历给推举人心中最为合适的。

宁桂洲这两个名额恰恰符合常理。

何清微笑道:“余长青或许有些才华,但年纪太小,应当磨砺一二。以他年纪,就算下一次,下下次轮值,也是内阁官吏中最年轻的一个了。”

成,你还想下下次。王海泉心中冷笑。

洪敏之捋了捋胡须,道:“暂且再看吧。”

他倒是生起打探余柏林在翰林院所做之事的心思了。

至于何清想推举人选,即使这次余柏林落选,也绝对轮不到他来选人。

明明都已经失去圣眷了,还不老实。洪敏之觉得,以前把何清作为对手的自己,一定是脑抽了。

内阁在皇帝不能干的时候,能独揽天下权力,等同摄政;但当摊上一个有能力又有魄力的皇帝,就该老老实实做辅助了。

洪敏之觉得现在挺好的。有皇帝顶着,他改革起来都顺利许多,不需要一个人担着,还能空出手来整治那些打着他招牌胡作非为的人,不用担心自己这边示弱,就有人蹬鼻子上脸。

如此下去,说不得改革之后,自己还能得个好下场呢。

历代改革之人,少有善终。洪敏之扛起改革大旗,就做好了全家陪葬的打算。但若能不陪葬,谁愿意找死?

何清只当洪敏之同意他的看法。他是知道洪敏之和余柏林之间是有嫌隙在的。

……内阁在知道这份名单的时候,封庭也知道了。

他看到名单,不由大笑几声,对成皇后道:“琪芳啊,我还想直接提拔长青,让他先当讲官,再进东宫讲读。熬个一两年,直接到讲读学士的位置。谁知道我还没出手,长青自己倒跨了一大步,进内阁轮值了。”

成皇后一边绣着东西,一边微笑道:“长青那孩子能干又踏实,遇到一个慧眼识珠的人,自然不需要陛下担忧了。”

封庭满意的点点头。比起他自己出手提拔,余柏林这种靠自己能力也能被破格提拔,更让封庭对他印象更好。

封庭心中的得意,就像是自家人出息并被别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