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book532.com

第171章(1 / 2)

加入书签

刘隆想起这人背后没什么世家大族,品性刚烈能杜绝请托之风。于是点头说:“就他了,试卷分别由东观和尚书台提供,再让左雄为佐,至于剩下都交给朱宠,务必保证公正和公平。”

邓绥颔首转头,目光略过阎雪,对樊嫽说:“樊嫽,你来拟旨。”樊嫽领命,铺开一张纸,提笔开始

写奏章。

阎雪低头掩饰眼中的黯然,经过将近一年的相处,三人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差距,阎雪和耿纨纨只能拟一些例行奏章,樊嫽就已经开始像马曹两位女史一样替皇太后草拟涉及朝政的奏章了。

阎雪曾放低身子,向樊嫽请教,樊嫽回答是回答了,但答案令阎雪不太满意。

樊嫽说,可能因为自幼在宫中学习,所学内容皆是皇太后所定,故多能跟上皇太后的思路。樊嫽还将自己在宫中的教材和笔记借给阎雪和耿纨纨一人。

以阎雪和耿纨纨现在的智力水平,很快看完了教材和笔记。

但是,众所周知,笔记不能代替上课,更何况樊嫽的老师可是宫中专门延请的大儒,比教导阎雪和耿纨纨的老师水平要高很多。

阎雪和耿纨纨只能有时间就拿着马曹一位女史草拟的奏表揣摩,争取早日能追上樊嫽。

樊嫽见两位同伴如此用功,自然也不甘落后,私底下倍加努力。

朱宠接到诏令后,正好左雄也过来找他,两人坐在一起商议起来。若非左雄现在位卑职轻,说不定皇太后会直接让他负责,而不是选了大司农。

去年朝堂纷争时,朱宠是站在支持改制的一方。他认为,现在选官着实不成体统,确实需要激浊扬清。

左雄在尚书台处理政事消息灵通,对朱宠说:“大司农,陛下和圣上要求公正公平,不知道大司农有何想法?”

朱宠闻言沉吟,苦笑:“我对如何主持考试不如尚书郎精通,还请尚书郎多教我。这是第一次孝廉考试,万不可弄砸了。”

左雄比朱宠更看重这届考核,忙道:“不敢当,某愿和大司农一起为朝廷尽力。”

朱宠点头看向左雄,左雄从怀里掏出尚带体温的小册子,说:“我曾请教马张许三位帝师如何考核,这是他们的回答。”

朱宠感激地接过来说:“此册正解燃眉之急。”他翻开一看,开头便是防止如何夹带作弊的,继续看下去,朱宠心中突然浮现一个念头。

在宫里教书很难吗?

为什么这三人会知道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

朱宠看完,左雄赶忙册子收起来,引得朱宠脸露惊讶。左雄道:“考生未必知道这些,若是知

道……”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朱宠恍然。两人继续商议起如何考试的章程来。

然而,刚进一月就出现了一次日食。

一些大臣以此为借口,请求废除孝廉考试,认为德高者未必有才,此举是将德高之士拒之门外,于国家选材不利,故而上天降下灾异警示。他们强烈请求陛下与圣上依从天命。

去年选拔的孝廉,这一年都学疯了,但五经岂是短短的一年就能学会的?正道走不通,这些人开始去找歪门邪道,串联大臣抵制孝廉考试。

左雄丝毫不退让,慷慨陈词反驳道:“古之贤者,有谁德高而无才?文王演《周易》,仲尼作《春秋》,屈原赋《离骚》,左丘有《国语》,孙子传《兵法》。”1

众人不能对,又转而说起灾异,意欲以灾异恫吓皇太后和皇帝,迫使一人退让。

大臣若用其他的说不定还真能恫吓住刘隆,但是日月食旱涝蝗震就算了吧。

刘隆面无表情地看着一位大臣跪地磕头不止,缓声道:“朝堂之前尚未采孝廉考较一法,然而大汉连年水旱蝗震不止,又日食频现,以卿所见,是朕不贤,还是朝堂诸公不贤?”

大臣愕然不能答,也不敢答。说皇帝不贤,是不要命了;说朝臣不贤,是不想混了。

有一大臣出列朗声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大汉罹遭天灾,全赖陛下与圣上圣明,吊死问伤,赈济百姓,北降南匈奴,西退诸羌,天下无不对陛下与圣上感恩戴德。圣上与陛下之贤名,百姓颂扬。”

说完,这大臣还指着跪地的同僚,喝道:“此腐儒也,他之言,不足信。”

刘隆闻言心中畅快,这人怪会说话哩。怪不得那么多皇帝的罪过中都有一条宠信阿谀奉承的小人。

邓绥出声道:“好了,考核万事俱备,岂可因天有异象而废除?孝廉孝廉,孝子廉吏,不懂诗书,如何牧守百姓?此事无须复议。”

日食一事,在皇太后和皇帝的坚持下,终究没有对孝廉考试造成什么阻碍。

一月初九,春寒料峭。

从全国各地来的一百多位孝廉,借坐在三公府衙开始考试。儒生考的就是马融等人闭关十天出的试卷,连出题人都不知道要考哪一套。

备用试卷了解一下。

文吏的笺奏考核也如儒生一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