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book532.com

第34节(1 / 3)

加入书签

吃了几口菜,又谈起了科举的事情,山长尤其认真的道:“这次我们只出了温润一个举人,两年之后,争取再多出几个中举之人,你们都很有才学,但戒骄戒躁。”

众人满面红光,也不知道是喝酒喝的还是吃菜吃的,亦或是高兴的。

因为山长的话,代表着他们有中举的可能,一般山长不会这么说,但是他既然这么说了,那就是有希望啊!

吃过了这顿饭,其他人都告辞了,温润挨个送别,毛师爷是被刘三儿亲自送回衙门的,山长跟两位先生留了下来。

被温润请到隔壁的雅间里,张大哥给安排的茶水点心。

等到人都走的差不多了,只有许攸还留下来,照顾三位长辈。

温润也赶紧收拾了一下,去了雅间陪着喝茶吃点心。

县城里书院的山长姓吴,名桂,字秋生。

山长是中秋的生日,非常的好记。

两位先生,一位姓孙,名兴,字钟华。

一位姓赵,名谆,字善行,又因为信佛的关系,他还有个俗家法号叫意会。

三位都是温润的师长,温润在他们面前也表现得跟从前一样,其实是根据原主的记忆来的,只不过他们也许久未见温润了,加上温润的身份不同了,又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他们也没多怀疑。

如今能坐在一起聊天,已经是很不错了。

“今天是你的好日子,是不是有一些疑惑?”吴山长悠哉悠哉的喝着茶水,还吃了一个山楂糕,这东西醒脾健胃助消化,。

“是的,山长,同窗也就那十几个,可是后来的几位……其实交情并不深。”温润问出来了:“何况都送了礼,这礼尚往来的,我并没有跟他们有什么交集。”

古代人讲究得很,这礼物也不是随便收的,礼尚往来,礼尚往来!

有来有往才能是礼尚往来。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你一个读书人,哪怕不是秀才举人呢,也得知礼懂礼。

因为在时人看来,“礼尚往来”应该是全民性的礼节。

且早在《礼记·曲礼上第一》中明确说,礼的原则,是要求自己谦卑而尊重他人。即使当小贩的那样身份低微的人,也都有自尊心,也都有值得尊重的地方,何况那些既富且贵的人。

富贵者懂得礼仪,就不会骄奢淫逸。

贫贱者懂得礼仪,就不会失去意志。

这里把礼尚往来的本意说得清清楚楚了,就是尊重人的自尊心,就是相互“劝进”。

“那你可知,礼尚往来,如何释义?”吴山长这还考验上温润了。

温润一愣,这个要考问?

礼尚往来是一种礼貌,也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

其实所谓的“礼”,可以是礼品、礼物,也可以是一种礼节、礼貌,还可以是相互的帮助与支持。礼品、礼物的交换,是为了联络关系,增进感情。人与人交往,讲求平等、真诚、适度。真诚之下,礼物甚至礼节都是次要的外在表现。

缺乏真诚,即使礼品丰厚,礼节周全,也失去了相互交往的真正意义。

人与人的交往中,来而不往非礼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礼尚往来却非常容易出现偏差。

普遍存在的是炫耀攀比之风,或者是送礼行贿之风,这些都大大地超越了度,属于致人不仁不义的恶俗。

在礼品上炫耀贵重,是要以财压人,给人带来不快;为了利益行贿送礼,更是增加人的贪欲,致人违法。

这些行为实际上都失去了“礼”的本义。

温润组织了一下语言:“礼:礼节。尚:崇尚,重视。礼节上重视有来有往。正所谓”礼尚往来思报玖;情深吸引屡抛砖”。”

“释义的很好。”吴山长笑了:“你可知道,你考举人的时候,找了保人?”

“知道。”温润点头,随后恍然:“是要找我当保人?”

科举时代,读书人第一次考取的功名是秀才,官方的叫法为“生员”。

但是在成为生员之前,你先要有一定的家产,可以供你一直读书下去。

单从准备考秀才算起,你教科书的费用,《论语》《孟子》《书经》《诗经》《礼记》《左传》(共计四十万七千二百多字)等,以及历朝历代经典古籍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从私塾启蒙教育到参加秀才赶考这一段时间所花费的什么学费、书本费等的正史典籍,笔墨纸砚,都花费许多。

这就是一大难题。

其次就是,你还得学习好!

作者闲话:

这都是温举人日后的喉舌啊喉舌,得先喂饱喽!

保人啊!

当初原主也是家有余产,才能安心读书,考中秀才之后,更有能力去府城考举人。

不过他花销太大,让温小叔十分不满,这家产缩水得厉害,所以才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