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book532.com

第353节(1 / 3)

加入书签

“算了。”朱襄一屁股坐在地上,擦了擦跑出来的汗,“你怎么想的,居然带着政儿跑淮水去了。”

李牧跟着朱襄坐在地上,盘着腿道:“既然很安全,为何不能去?”

朱襄伸手拿起木棒,在李牧肩膀上敲了一下:“闭嘴。”

李牧叹气。你让我回答,又让我闭嘴,真是难伺候。

秋日渐凉,虽日头正当空也不晒。朱襄让人在地上铺了布,拿了糕点水果和茶水来,就这么席地而坐聊起来。

嬴小政想拖个蒲团一起聊,被朱襄催着去干活。

现在不仅秋耕事忙,广陵人还要求全面进行秦律改造,落实秦律对庶民和兵卒的分田授爵工作,朱襄这个暂代的广陵县令事太多。现在事都是嬴小政的了。

嬴小政叹着气,拉着韩非一同去干活,让舅父和老师慢慢聊。

李牧喝了一口温热的茶水,补充了一下水分,道:“你看上去还不错。”

李牧说得没头没尾,但朱襄知道李牧在说什么。

“守城第一日时我夜不能寐,第二日却已经麻木。”朱襄平静道,“人的适应力很快。”

李牧道:“你不会再有守城的机会。”

朱襄听着李牧充满自信的语气,苦笑道:“以后都是秦国打别人,不会轮到秦国守城了是吗?”

李牧道:“是。”

朱襄举起茶杯,敬茶道:“武成君都如此说了,肯定如此。”

他没想到,会有他去守城的一日。

正如他没想到项燕和南楚君会做得如此绝。

不过坚壁清野本就是世间常态,甚至是后续两千年战争的常态,是他自己没往那方面想而已。

朱襄道:“仗打完后,我在谷仓里睡了一晚,第二天就好了。”

李牧苦笑:“真有你的风格。”

朱襄笑道:“人要往前看,往前走,已经过去的事就没必要再自怨自艾,除了折腾自己折腾身边人,没有人任何用处。”

就算那一瞬间情绪崩溃,但下一瞬间就该收拾好心情,继续往前走。

“所以你放心,我不会有事。”朱襄道,“现在我还有很多事要忙,也没空去自怨自艾。说来你是准备在广陵城这里修筑舟师港口吗?”

李牧道:“是。海船不能入江,江船难以入海。广陵这一片地正好有江也有海,可以将舟师战船都集中在这里。”

朱襄问道:“不怕被人一把火烧了?”

李牧笑道:“我要修筑的不是码头,是你曾经说过的军港。秦军会驻扎在港口附近训练和屯田,若楚人能把整个军港烧掉,那就是秦国舟师全军覆没了。你的人借给我。”

朱襄道:“焦匀他们吗?说什么借,都是秦人,你本来就能调动。”

李牧不置可否,道:“现在广陵城是江水北岸唯一一座大城,不愿意北迁的楚人可能都会来寻你。”

对普通人而言,沿着长江东去走陆路,比跨越长江容易得多。广陵城会成为他们唯一的栖身之地。

朱襄半开玩笑道:“来,想来多少就来多少。你对长三角的耕种潜力一无所知。”

虽然现在长江三角洲还很小,后世国际大都市上海大部分土地还在海里养鱼,但这个时代的人也不多啊,七国加起来也就两千多万。广陵城收留的流民,撑死了也就不到十数万,朱襄有信心。

李牧疑惑:“什么长三角?”

朱襄想起这时候长江还只叫“江水”,道:“你看这条江水这么长,叫长江如何?长三角就是长江入海口泥沙淤积形成的三角洲。”

朱襄嘴里经常蹦出奇怪的名字,李牧没有在意,继续道:“等广陵城的军港建好之后,我就沿着江水西上,将原本码头城池重建。”

朱襄笑道:“以广陵城养长江北岸?你对我还真有信心。来,我给你吃个好东西。”

他说话的时候,仆人端上来一盘烤红薯。

李牧见朱襄时隔多年,又拿出了全新的作物,脸上露出怀念的神色。

“这是什么?”李牧学着朱襄,徒手将烤红薯掰开,香甜的气息涌出,让他喉头一动。

“红薯。这种红薯很甜,适合烤着吃。”朱襄道,“产量很高,不挑地,适合山间种植和救荒。”

李牧吹了吹红薯,咬了一口金黄色的红薯肉,眼睛一亮:“好甜,好吃!这和土豆一样?”

朱襄道:“差不多,不过土豆能做主粮,这个不可以,只能当一盘菜。”

他说了红薯的优劣处。

“农人很聪明,他们会在种植后自己选择适合的作物。我只需要把这种作物推广出去就行了。”朱襄道,“吴城的酒楼里可以上红薯相关的菜肴。”

秦国腹地重农抑商十分严重,食肆管理很严格。但吴郡不一样,商业气息十分浓厚,已经出现了多座私人食肆,还有人买酒。

因为吴郡粮食产量充足,朱襄没有禁止卖酒,只是对卖酒征收高额的税,以割豪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