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book532.com

第276节(1 / 3)

加入书签

战国时中国的冶铁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发明了铸铁柔化技术。

欧洲到十八世纪才有白心可锻铸铁,美国十九世纪才能熔炼黑心可锻铸铁。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国的冶铁业已经足够先进,可以为军队提供大批量铁铸造兵器和重甲。

此时也已经开始用固体渗碳技术在铸铁表面铸钢,朱襄虽不知道如何炼钢,但知道钢是什么。他将钢的原理告知墨家后,墨家带领工匠已经在攻克钢铁锻造技术。

现在虽还没有办法大批量锻钢,但运用表面捶打折叠的方式锻造钢刀的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产量虽然低,但若攒一攒,给精英部队攒出一队钢刀也不难。

秦国的兵器锻造技术厚积薄发,现在中原的秦军还没用上,因为墨家人跟着朱襄,王翦和李牧最先受益。

王翦再次感受到了和朱襄一起打仗有多么舒适。

“重骑兵顶多只能攒出一千人,这一千人你要好好训练。他们可能是秦国最贵重的兵种了。”朱襄叮嘱道,“我攒了这么多年才攒出一千套重甲,用一副少一副!”

王翦紧张道:“不给李牧?”他虽然也是朱襄的友人,但也知道李牧与朱襄的感情更为深厚。他有李牧没有,他受宠若惊。

朱襄道:“李牧擅长的机动战,更适合轻骑兵。等我回吴郡,就帮他打造一支最适合他的轻骑兵。”

饮尽了那一杯月光,他不会再瞻前顾后。

他该彻彻底底站出来,站在战国舞台上了。

重骑兵粮草

朱襄一直有思考,如何快速结束这个乱世。

种田是急需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如今的生产力就约等于种植业的水平,粮食生产的效率。

只要他能让秦国生产的粮食是他国几倍,秦国就几乎立于不败之地。

但这只是提高了成功率,让秦国在统一战争中减少了一些挫折,还不能让秦国迅速取胜。

若要秦国快速取胜,需要在军事上也碾压对方。

论将领,秦国已经独占鳌头。那么朱襄能做的事,就是思想和军械。

思想即提高士气。如今能提高士气的方式就是奖赏。蔺贽的新田律让上战场的兵卒少了许多后顾之忧,知道自己死后老有所养幼有所依,妻子不会被人侮辱,秦国本来就因军功制强大的士气肯定更上一层楼。

兵器上,朱襄曾经想过能不能多点一点科技点。

后来他放弃了。

不仅因为生产关系要和生产力相配套,这是相互的。

他前世的时代就有如小孩抡大锤的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社会变革力量被上层脱离时代的武器所镇压,几乎看不到前进的希望。

除此之外,朱襄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他不会。

虽然他是农学教授,接受了现代基础科学教育。但就算是农学教授,让他手搓一套工业体系出来,那也是天方夜谭。

没有科学仪器,就算脑海里有几组化学方程式,他要如何从天然矿物质中提纯想要的材料?

如果他能做到,武器不能做,但绝对不管什么生产力生产关系,先把化肥工业化生产线手搓一条出来,让全国人民先吃饱肚子,再慢慢思考其他的事。

朱襄知道在华夏最危难的时机,我们的战士们能在乡间门手搓弹药生产线。但知道归知道,他自己不会。

枪支弹药大炮什么的,他一窍不通。

一个农学教授,为什么会懂机械,而且还是军事机械。

朱襄曾经想要试试看。不是为了揠苗助长,而是想做出点现代武器防身。

很快,他就继续抡着他的大剑锻炼力气了。

不要为难我空空荡荡的脑子了。告辞!

跨时代的军械做不了,朱襄就绞尽脑汁思索有什么这个时代的科技能做出来的封建时代大杀器。

现在战争的机动部队是以战车为主,后来会发展到以骑兵为主。

特别是重骑兵,几乎就是封建时代的“坦克”,所向披靡。

可以说,一个国家十分能养重骑兵,能养多少重骑兵,在火器发明前,几乎就是国家实力的象征。

甚至在现代火药(即黄火药)发明之前,重骑兵对黑火药武器也是碾压。

黑火药武器杀伤力还不如弓弩,连轻甲都很难破,只是使用难度低,能培养更多的远程兵力。

清朝乾隆时,擅长骑射的弓兵仍旧比火枪兵强许多,这也是乾隆瞧不起外来火器的原因,并不是他真的睁眼瞎。

结果现代火药发明,把所有冷兵器都扫进了垃圾堆。从此战争成了现代工业的比拼,没有工业基础的游牧民族开始能歌善舞。

所以现在朱襄只要把重骑兵弄出来,在现代火药出现前,华夏的陆军战斗力就能一直保持世界领先。

虽然朱襄不知道重骑兵怎么弄,但顾名思义,就是给马和骑兵上铁和皮革混合的重甲。他把思路告诉工匠,工匠会自己试验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