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book532.com

第152节(2 / 4)

加入书签

共苦了。

萧景曜眨了眨眼,特地吩咐随从,“从贡院取的水,定要煮沸了再喝。”

高温杀毒,免得会试还没开始,考官们先倒下了。

刘白芨用芥子镜观察邪祟这事儿,萧景曜在和刘白芨交流过后,刘白芨亲自给《大齐日报》投稿,说的就是邪祟真的存在,只可惜我们肉眼看不见,但大家也别担心,经过我多番试验,发现将东西放在沸水里煮过后,邪祟基本消失不见。可见沸水可以杀死邪祟。

现在京城百姓已经习惯了每天都去茶馆里听读书人念一念《大齐日报》,对朝廷最新消息门儿清。可以说,《大齐日报》已经成为朝廷掌控舆论的一种绝佳工具,老百姓认同度极高。正宁帝先前还没意识到这事儿,等到后来《大齐日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是缠足一事,萧景曜在《大齐日报》发表一篇文章,竟然就能让舆论倒逼官员们做决定。

搞得正宁帝那阵子看萧景曜的眼神格外意味深长,心中不断琢磨,这小子在提出要办《大齐日报》的时候,是早就想到了这个场面了呢,还是想到了这个场面呢?

瞧瞧这小子利用舆论多熟练!

不过萧景曜只是提个建议而已,《大齐日报》又不在他的管理中,那得是翰林院那边审批完文章后才能刊印的,流程十分严格,并非什么乱七八糟的文章都能往上发表。翰林院的东西,那就是正宁帝掌控中的,一点意外都没有。

正宁帝也很放心,并没觉得萧景曜有什么不妥之处,只是觉得萧景曜的脑袋格外灵光,办的事情格外漂亮不说,还能附带格外惊喜。对于福王坚定不移地薅萧景曜羊毛的行为,正宁帝权当自己没看到,甚至觉得福王不愧是福气满满能让老天喂饭的家伙,瞧瞧这眼光多利索!

正宁帝再一想先头那三个不孝子,一个和萧景曜结仇,拿人命给萧景曜做局;一个因为一点小事就记恨萧景曜,在萧景曜刚踏入官场的时候就暗搓搓给萧景曜使绊子;还有一个不显山不露水,一心想坐收渔翁之利,却连萧景曜都不去想着拉拢。

这么一看,竟然还是福王一开始就慧眼识英雄,被正宁帝按在养心殿算账的时候,就嚷嚷着让萧景曜帮忙。

正宁帝想到这些往事,也只能摇头叹气,道一声时也命也。

原来有些事情,早就有迹可循。

《大齐日报》的影响力如此大,正宁帝也是高兴的。在《大齐日报》发表后,百姓们对朝廷越来越信任,万民归心,京中到处都有讨论朝廷新决策,夸赞皇帝官员之语,各地的贪腐案也少了,更直观的数据就是各地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全没了。这也不能完全算是朝廷的锅,山高皇帝远,皇权不下县,这种情况下,碰上了贪官污吏,巧立名目层层盘剥老百姓,将老百姓逼得活不下去了,老百姓可不就拼死反抗了吗?

现在《大齐日报》发行到全国各地,治下百姓对《大齐日报》中的政令的了解还纳入官员的考评之中,无疑就是给贪官污吏的脖子上套了根锁链,总能让他们多一些顾虑,彻底杜绝贪腐现象是不可能的,但也能让他们别那么过分,给老百姓一条活路。

老百姓最是容易满足,只要日子还能过下去,他们就继续像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干活,盼着老天爷来年风调雨顺,盼着庄稼不生虫害,能有个好收成。

《大齐日报》就这么融进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刘白芨在《大齐日报》上发表的那篇文章,更是老百姓强化了喝热水的认知。热水杀邪祟,多喝热水,没毛病!

萧景曜听到这个结论时,表情都很微妙。莫非多喝热水,从现在开始就要被大齐人刻进dna里,传给后世子孙吗?

不过喝热水确实好处多多,总比喝生水好。尤其是贡院中放了三年的水,要是直接喝,指不定能让大家伙儿看到自己的太祖母。就算贡院中那口井里是活水,还是煮沸了更叫人心安。

随从也是听过《大齐日报》的,自然知道萧景曜让他将水煮沸后再喝的用意,认真应了,立马开始忙活起来。

萧景曜想到刘白芨,又想到研究院中那些发明,暗暗琢磨着搞一个学术期刊的可能性。

古人讲究立言立功立德,其中立言就是著作立说。许多读书人到了老年后就热衷于编书,也算是满足了著书的梦想。大齐的印刷业十分发达,端看邓氏书局就知道大齐各种书局之繁荣。尤其是江南一代,更是印刷行业的舞台。

江南自古就文风兴盛,出尽才子。既然是才子,吟诗作对写文章画画那都是手到擒来,才子们写了好诗好文章,能不出本诗集?

官场中的人际关系也是很强大的。比如同一届考试的同年,那就是缘分,一提是同年,就比别人亲近三分。为何拉关系?朝中有人好办事!

同年都如此,同乡自然更亲近。比如萧景曜是雍州南川县人,那前来京城赶考的南川考生,都能依托这层关系来拜见萧景曜,请萧景曜指点指点。

也就是萧景曜凶名在外,得罪的人太多,南川县这几年也没出过什么人才,这两届会试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