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book532.com

分卷(126)(1 / 3)

加入书签

他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导演,风格却从赵满春那种侠义凛然偏离,给人一种阴雨天隐约的天光感。

因为公孙芜的年纪设定的就是十五岁,沈添青也能演。

刚出场的时候打扮得特别少女,天青色的纱裙,双头的发髻,压根看不出一点武学世家的味道。

反而像个待字闺中的少女,武学屁点不懂。

公孙芜的裙摆在回廊里摇曳。院子里火光冲天,池塘的水倒映着的火,还有开败了的荷花,笔直地矗立,像是一个个死去的公孙男儿。

仇人全部蒙面,身上的黑衣都被血染透。公孙芜无处可逃,她靠着柱子,想着自己不如溺死算了。

她是家里的幺女,上面的兄长和姐姐都大她许多,武学世家的武到她这里就断了。

父母也不强求,想着无所谓。

荧幕里的沈添青造型格外古典,眼眶含泪,最后看了一眼身后拿着刀的贼人,发红的眼眶凝着眼泪,在最后打算跳湖。

那一瞬间,有人从远处而来,漫天细雨里,她抱起了闭上眼的少女。

今天沈添青不是一个人来的,沈家的大哥二哥都在,和陈歌妮一起坐在后面。

沈添青这一年的痛苦他们看在眼里,如果可以后悔,陈歌妮就不会同意沈添青的这个要求。

补偿时絮。

是姐姐欠她的。

那为什么是用你的痛苦还呢?

荧幕里的石湾从天而降,对公孙芜来说宛如天神降临。

时絮对沈添青来说不是天神,却同样是一个意外。

公孙芜对石湾的感情复杂又纯粹,现在的沈添青看着时絮那张脸,却有点痛恨拍戏时候的自己那么迟钝。

如果我早一点早一点想清楚。

可是时絮依然是谭檀的前女友,谭檀是她的姐姐。

她们注定尴尬。

就像这一版开头,是邢东在时絮杀青前再补的。

导演想一出是一出,觉得人生里应该不会再碰到如此阔绰的投资方,巴不得多拍一点。

时絮那时候拿到补拍的形成笑容都凝固了,然后无奈地问导演:不是吧,开头都要重拍啊?

邢东点头,一点导演的架子都没,像是商量一样:可以吗?

时絮:行呗。

沈添青也很高兴,这一版的开头她觉得更唯美。那点少女心作祟,没摸清自己的感情却想要靠时絮更近,在对方吊着威亚过来的时候因为太过激动,还被卡了很多条。

她当时想得很好,等电影上映,就算卖得不好,也要做点假的成绩出来,让时絮高兴高兴。

可是物是人非,时絮死了,她身边的位置没有时絮了。

剧情推进,成长型女主角公孙芜在师父石湾的教导下一边奔逃一边学武。

从江南到漠北又回江南,偏偏离手刃仇人不远了,石湾却要走了。

这个电影的基调开局就让人激动,后面的打斗戏更是兼具武学和美学。空境都是实景,无论是绵绵细雨里不绵绵的厮杀,还是塞北黄沙里的近身搏斗,还是苍山深雪里的文戏交谈都让人移不开眼。

最后公孙芜杀死仇人的时候,全场叫好,可是这个长大了的少女,却流泪了。

这部电影除了刚开始灭门惨案发生的时候公孙芜哭过,中间她再苦再累,都没哭,哭也是假哭,给石湾看的。

而第二次流泪,播放的画面是她的家人,在什么都没发生的时候。

后来全是石湾,她还很年轻,却已经被人留下太深的痕迹。

那个女人教会她很多东西,却唯独没教她怎么忘了自己。

她提剑会想起石湾,拔剑会想起她,收剑也是她。

那不要剑了,一年四季,她跟对方都走过,那能怎么办?

天地四季,她左右不了。

就像这种大仇得报的畅快,始终因为无人分享而寂寥。

这个哭戏的镜头很好看,背后是血海,沈添青这张脸演出了成长后公孙芜的成熟。

眉宇里凝着被世事催成的怆然,最后收剑而去的背影显得的格外孤独。

公孙芜没有盼头了。

那时候沈添青不懂,邢东给她讲戏,解释了好大一堆。时絮路过,轻飘飘地丢下一句:一无所有你又没体验过。

沈添青反问:不是还有朋友吗?

时絮笑了一声:我就说你不懂吧。

所以这个镜头拍了好多天,只能算是勉强过的,后期经过音乐的渲染,才能把情绪推进。

在作为观众的沈添青眼里,还是有瑕疵。

如果是现在的她来拍,一定能更好。

时絮说演戏不一定要体验过,观众很好糊弄的。

后排哭了很多人。

最后公孙芜选择了做游侠,她走遍大江南北,为的是找那个人。

不知道是生是死的过路人。

最后的镜头定格在山巅,穿着青衫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