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book532.com

第185节(1 / 3)

加入书签

我看去,火光下,果然,上官衡的名字落在了残碑的一角。

上官衡与我们家同宗,不过,与我的关系其实有些许远。在他那个年代,我家的这一支还不过是默默无闻的旁系小宗。

他的名声一直是响亮的,乃一代名臣。

在宣皇帝没有登基之前,他就已经是一位名士。据说他姿容甚伟,出口成章,所到之处,无不受到争相追捧。从前我父亲的书房里,还藏着好些他留下的真迹。

宣皇帝刚登基时,求贤若渴。他十分崇拜上官衡,亲自到上官衡的家里去拜访,请他出任丞相。

上官衡不喜欢官场的风气,本无意入仕,但宣皇帝一而再再而三地登门,渐渐打动了上官衡,终于答应下来。二人志趣相投,互为知己。上官衡拜相之后,为宣皇帝驱驰左右,呕心沥血;宣皇帝也投桃报李,对上官衡给予十足的信任和支持。在上官衡当政之时,宣皇帝治下一转颓势,欣欣向荣,为人称道。

但朝堂的事,向来波云诡谲,变幻莫测。

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上官衡这样因宣皇帝大力提拔而位极人臣的入局者,就算十分有名望,朝廷里的根基却并不深。无论他如何小心谨慎,所作所为也难免要冲撞到别人的利益,总会有人不喜欢他。而随着他做事越多,不满的人也就越多。渐渐地,传到宣皇帝耳朵里的谗言多了起来。

上官衡感受到了朝中愈加沉重的压力,在为政十年之后,以奉养病重的母亲为由,辞官还乡。宣皇帝百般挽留,但上官衡颇为坚决。宣皇帝恼怒,也坚决不许。上官衡竟在家绝食,十日之后,奄奄一息。

宣皇帝并非真要他死,到了这一步,也终于软下来。亲自让御医为上官衡医治,而后,派人将他送回了老家。

这一段掌故,为后世所广泛传颂,每每谈及,无人不是欷歔。

宣皇帝一朝名臣辈出,头一位就是上官衡。而他虽然离开,却也并非一走了之,而是给宣皇帝留下了一个人才济济的朝廷,让宣皇帝为政的四十年成为前朝最为繁盛的四十年。

圈套(上)

而我家能在新朝建立之后,渐成气候,其实也是承了上官衡留下的人望余泽。

“我常想,若上官衡当年留下来,会不会轮不到我家坐天下。”子烨忽而道,“宣皇帝前半截是个好皇帝,可到了后面,他不听忠言,杀子宠佞,朝纲渐坏,给继任留下了烂摊子。积弊太深,后者无力扭转,终于酿成大祸。放眼前后,宣皇帝真正全心信任的,只有上官衡,若是有上官衡劝谏,应当不会是这等局面。”

我想了想,道:“那也未必。”

子烨道:“你莫不是又想说那十年前不可为十年后决定的道理?”

我说:“不是。我想说,就算宣皇帝始终如一,上官衡也留不到最后。逼走上官衡的,并非宣皇帝,而是朝廷。上官衡再越是贤能,越是有人望,越是得宣皇帝宠信,他招致的怨恨就越大。他在朝廷中无根无基,一旦出事,不会有人帮他。”

子烨看着我:“可宣皇帝会帮他。”

我说:“那更是危险。商鞅当年也有秦孝公全力支持,可孝公死后,他是什么下场?上官衡是聪明人,知道自己待下去,不会有好结果,所以辞官归田。”

子烨沉默片刻,道:“你可是又在想你父亲?觉得上官家的灾祸,是因为与皇家走得太近?”

我也看着他,片刻,轻声道:“我说的不是我父亲,我说的是上官衡。”

子烨仍注视着我,没有说话。

夜色渐深,野外本就寒气重,风吹来,我打了个喷嚏。

“回去吧。”子烨起身,拉起我的手,往营帐里走去。

回到篝火边上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地方。

平日里,子烨但凡和我出门,这些侍卫们总是会在外头守着,但今日,外头一个人也没有。

只有地上摆着一堆的酒罐酒碗,就像方才有人曾经在这里狂饮了一番似的。

我并不记得方才他们饮了酒,但很快,我听到那些帐篷里都有说笑声传来,还有人唱歌,像真的醉了。

正当我疑惑之际,子烨已经拉着我进了帐篷里。

这帐篷不大,地上铺了毡子,上面铺上褥子和被子,可让两人将就着歇息。

也因为太小,这帐篷里没有点灯,进去之后,黑乎乎的。

我见子烨将那帐门捂得严实,正要问话,黑暗中,他捉住我的手。

“阿黛。”他低低道,“还记得我方才说,遇到狼的时候,该如何行事么?”

我愣住,

——

外头的篝火,仍噼噼啪啪地响。

许是来到洛阳之后,我只在家中和皇宫里待着,终归是让我少了戒心,让我淡忘了前阵子遭遇刺客时的狼狈。当子烨告诉我,今夜会有刺客的时候,我竟觉得他在说笑。

但他没有说笑。

他带着我就坐在帐篷里头,听动静,我知道他从褥子底下摸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